Monday 18 January 2016

李波與Andrew Wyeth名畫



李波與Andrew Wyeth 名畫 Christina's World。(網絡截圖)

「懷斯風」影響及當代抒情人民風景畫

已故美國畫家Andrew Wyeth (中譯:安德魯懷斯,1917-2009) 在香港可能較少被提及,但在中國畫壇卻如雷貫耳,對中國從80-90年代至今的寫實人民風景畫家影響尤深,著名的成都畫家何多苓、艾軒(艾未未同父異母的兄長)均不諱言受他薰陶。

懷斯生於美國費城(Philadelphia) 附近的Chadds Ford小鎮,父親N.C. Wyeth也是畫家,小時因病沒進過學校,隨父開始習畫,終生不曾離開過家鄉,如隱士般生活。取材亦以其家鄉大自然風景,畫中人盡是熟識人物和鄰友,將深情融匯其中,慢版定鏡,彌漫著傷感情懷。作品技法上善用蛋彩(Tempura),色彩持久亮麗,逼真細膩,纖毫畢現,被冠以Photorealism之稱譽。

藝術避談政治  在中國有可為

中國踏入80年代,刮起了一股所謂「懷斯風」,原因是藝術家們都各施各法,無不想擺脫僵化的蘇聯寫實主義,以及千遍一律的具像形式,嚮往一種遠走他方、超逸隱世而又踏實的人民風景,有跡可尋。這種對山河故鄕的眷戀,既易產生共鳴,亦無甚政治爭議性。

據說何多苓與艾軒於1981年初次閱讀了懷斯的畫冊,便深受感動,何多苓的名作《春風已經蘇醒》(1982),刻畫了一個坐在荒野中若有所思的鄉村女孩,她與旁邊的小狗及背後的野牛,各向其前方仰望;艾軒則取境於西藏,《冷雨》(1983) 中揹著背包的小男童,面向著一片荒漠,很有懷斯作品的影子。

中國在一片改革創新之環境下,藝術界掀起了新浪潮—先是79及80年的「星星美展」、「85美術新潮」開始試驗西方的現代主義;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揭開了行為及觀念藝術新一頁,90年代初又出現了「政治波普」(Political Pop)及「玩世現實主義」 (Cynical Realism) 等類型作品。對文革作出批判及反諷的作品,無疑更受西方囑目,但懷斯風格類型的鄉土風景人物現實畫作,可說自成一派,持續被國內藝術家及藏家所追捧及鍾愛。


《Christina's World》: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珍藏

近日常見一幀照片,是新聞人物李波先生,站在一幅繪畫面前留影,該畫正是懷斯最聞名的作品《Christina's World》(1948),畫中患上小兒麻痺症的女子Christina Olson ,是懷斯太太的朋友。她放棄了用輪椅,靠自己在草地上爬行,朝著自己的屋子進發。畫中看不見她的面孔,是苦楚?是驕傲?畫家刻意留白。但她的堅毅與自信形態,是作品令人感動的原因,也因而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藏品。

懷斯作品曾於2012年在香港及北京展出,小妹估計當時李波先生曾撥冗參觀,拍下照片,足見對此類溫和作品或較為偏愛。藝術需要在自由的土壤發展,才能百花齊放,藝術的未來才有希望。珍貴的媒體言論自由,又何嘗不是?

Monday 11 January 2016

現存的中世紀日本城堡:和歌山城


到日本之城堡遊覽,是認識日本歷史一個開始,特別是中世紀以來的歷史。
離關西大阪不遠的「和歌山城」,與16至17世紀戰國時代的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都甚有淵源。

和歌山城



和歌山縣(Wakayama Perfecture) 這個區域歷史悠久,根據「和歌山歷史博物館」的資料,早於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已發現了人類居住在和歌山縣的記印。由當時直至公元四世紀末的「古墳時代」,皆因當中的日本歷史沒有文字,事跡可說頗為朦糊。

到了七世紀初,和歌山縣與高野山、同屬紀伊國(Kuniniku) 領土之一,到了16世紀末成了屬紀州藩領土。安土桃山年間1585年(天正三年)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 平定紀州後,令其弟豐臣秀長(Toyotomi Hidenaga) 建造和歌山城。其後,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掌握政權,其子德川賴宣(Tokugawa Yorinnobu)於1619年(元和五年)成了紀州藩主。最有名便是得了55萬5千石的賞賜,用以作為擴建城之用。明治維新不久,1871年(明治四年)廢除了藩,成立了縣之後,和歌山城屬於陸軍部管理,1901年(明治四年),和歌山城作為和歌山公園一部分開放與市民參觀。

天守閣成展館

現時作為旅遊點的「和歌山城」多為重建部分,主要是二戰後期,和歌山縣於昭和22年1945年被美軍空襲,連天守閣也被炸掉,次年才重建。至於現時的展覽館,是1958年改建,展出了江戶時代(1603-1867)之戰具、盔甲及生活用品等,也可一看。



浪紋外套(サーコート)

西洋手槍


陣羽織 -德川家木下家夫人參拜時的紅袍


盔甲用漆器片加繩子串連。

茶具與箱子


出土文物有18世紀歐風

展品中的《李梅溪書》可說頗為有趣,其實是由韓國人寫的漢字書法。原來万治三年(1660年)德川因和歌山發生了一件著名的子弑父事件,著李梅溪利用儒家文化教化人民,提倡奉孝、誠心、勤力工作等美德。除館內的掛軸,館外也見此碑文,如此推許韓國書法歷史,可是與韓風襲全球有點關?

館內有《李梅溪書》

館外亦有《李梅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