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2 December 2015

如剝洋蔥逐層拆解:打開《蒙娜麗莎》多個版本之謎


若然有機會到巴黎羅浮宮,當你穿過重重人群,站在《蒙娜麗莎》面前時,除了要細味畫中人的神秘微笑,不妨考考自己的洞察力,是否可以看到:一)她的眼睫毛及眉毛痕跡、二)她左肩膊上的披肩紋理、三)背景兩旁的圓柱。以上幾點近年成為分析《蒙娜麗莎》版本真偽所關注的要點。端倪何在?相信看完本文或會有答案。

巴黎羅浮宮《蒙娜麗莎》名畫前總是人山人海。(BBC截圖)

圖一:《蒙娜麗莎》年輕版。(BBC截圖)

看過《蒙娜麗莎》的也知道,此幅500多年前的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品,確實比想像中細小。不過,這幅名畫何以在近百餘年來不時成為熱話?首先可追遡於1911年此畫突然神秘失蹤兩年一事,隨後出現了一幅被稱為 Isleworth Mona Lisa 的《蒙娜麗莎》(圖一),據說它由英國藏家Hugh Blaker於1914年購得,存於倫敦西 Isleworth 的畫室,因而得名。達文西曾畫過兩幅《蒙娜麗莎》的學說,因此甚囂塵上。有這個說法,亦是因為歷史文獻中所記載的1503年版本,與「羅浮宮版」(圖二)有不少出入,亦因此令不少人深信,現存世上除了一幅由贊助人 Giuliano de' Medici 委托所畫、現存於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外,還有另一張更早期由達文西或其助手繪畫的版本。

圖二:《蒙娜麗莎》羅浮宮版。(BBC截圖)

要知道達文西的畫作,一向沒有簽署及日期,令覬覦其價值連城的後人仿製、抄襲,不計其數。 究竟這幅 Isleworth Mona Lisa,簡稱《蒙娜麗莎》「年輕版」,是否達文西的真跡?而最近出現的「俄羅斯版」,由藏家從顯赫的美國家族獲得,現存於聖彼得堡,畫中人同樣陰陰冷笑,又孰真孰偽?

Andrew Graham-Dixon (BBC截圖)

英國星級藝評專家及「男神」Andrew Graham-Dixon 在最近的BBC Secrets of the Mona Lisa 一小時特輯中,以懸疑手法探索這件藝術品的真相,過程中走訪佛羅倫斯、巴黎、新加坡及聖彼得堡,找來達文西專家、歷史學家和科學鑑證專家,抽絲剝繭,憑史實考證及邏輯思維,破解謎團。相關的持份者,莫不在維護其版本的真實性及權威性,Andrew大膽提出疑問,不怕「得罪人」,此點尤其藉得多「讚」。

訪尋 Mona Lisa 身世

天才如達文西以「寸」見稱,況且他醉心天文、地理、解剖、科學發明等大事業,對繪畫不算熱衷,一生油畫鑑證屬實的亦僅15幅,為何願意為一位絲綢商人Franseco del Giocondo妻子作畫?Andrew追縱佛羅倫斯市內San Lorenzo 教堂的文獻,顯示該美貌的 Lisa Del Giocondo 夫人卒於1542年,還被風光大葬,足見晚年地位顯赫,但即使如此也不見得達文西會賣賬。在歷史學家Giuseppe Pallanti 的協助下,他發現原來商人丈夫與達文西的父親居於同一條街,且更是其父親的顧客,有說看在父親的情面,加上商人又哄又嚇之下,才肯首答應。


「年輕版」疑點在面孔

「羅浮宮版」作於1503至1517年,這是巴黎羅浮宮內的註明。不過正如前文所說,越來越多學者相信這並非文藝復興史家Giorgio Vasari (1511-1574) 所描述的版本,因為他在著作(註)中提到的圓背景,以及秀麗的眼睫毛及眉毛,都無法在「羅浮宮版」找到,反而與五官精緻的 「年輕版」較吻合。同時期的Raphael (1483-1520),曾短暫學藝於達文西工作室,亦留下了一張1504年的《蒙娜麗莎》掃描,畫中人髮造型亦神似年青的蒙娜麗莎。(圖三)


圖三:Raphael的《蒙娜麗莎》掃描。(BBC截圖)

圖四:John Asmus分析兩幅《蒙娜麗莎》的技法。(BBC截圖)

2008年「年輕版」被瑞士背景的財團購得後,成立了非牟利的「蒙娜麗莎基金會」,順理成章是兩幅《蒙娜麗莎》學說的支持者。基金會在2012年特別聘請了美國加州大學學者John Asmus ,透過顏色分佈圖(Histogram)顯示,比較兩幅畫的渲染層次手法(Sfumato),發現相似度達99%(圖四);故「年輕版」乃達文西真跡的說法,獲得學者認授。

圖五:面部範圍不見被驗證。(BBC截圖)
不過,令Andrew大惑不解的,是他們竟然沒有在面孔範圍取出標本來驗證(圖五)。正如Andrew說:「情況仿如偵探來到謀殺案現場,竟然沒有為染血的刀柄檢取指紋。」暗示驗證方法有避重就輕之嫌。另外「年輕版」面孔充滿現代感,也與其他畫面格格不入。

圖六:「俄羅斯版」現存於前KGB總部大廈。(BBC截圖)

「俄羅斯版」為法國製的冒牌貨

至於「俄羅斯版」(圖六),即使看來與「羅浮宮版」十分神似,畫中亦有圓柱作背景,不過一旦放於科學鑑證的顯微鏡下便無所遁形。他對意大利Bologna 大學Chiara Matteucci 博士提出的幾個疑點十分贊同。除了「俄羅斯版」所用的紅色底色,與達文西慣用的白色明顯不同外,最大的破綻,是畫中背景顏料所含的 Baritine 在1600年前根本尚未出現,且被確定是17世紀中葉法國獨有的原料,這個發現毫無疑問揭露了「俄羅斯版」的底牌。補充一說,「羅浮宮版」的《蒙娜麗莎》收藏於達文西家中,陪伴直至離世,文獻記載也肯定了是畫家真跡。


「羅浮宮版」畫中人成謎

接下來,Andrew又走訪近日焦點人物、法國鑑證科學家 Pascal Cotte。這位著名的蒙娜麗莎專家,曾被羅浮宮邀請考究原作顏色,他經過十年研究,利用多光譜攝影機,以及最新發明的「分層放大技術」(Layer Amplification Method),分拆出13個層次版本,發現在肖像下隱藏的影像,仿似Raphael 所繪的《蒙娜麗莎》掃描 (圖七);換言之,眾裡尋她的《蒙娜麗莎》年輕版,就埋藏在「羅浮宮版」之內。試想「羅浮宮版」畫中女子若非蒙娜麗莎,而是另有其人,那麼畫作大抵需要易名,也就此改寫了藝術史了。

左為法國鑑證科學家Pascal Cotte。(BBC截圖)

圖七:Pascal 打印出埋藏於「羅浮宮版」的數碼影像,與Raphael掃描相似。(BBC截圖)

畫家與作品的懸疑關係,像剝洋蔥皮一樣,逐層逐層地揭開,扣人心弦;觀眾又該怎樣去理解箇中玄機?恐怕每人不同。

坊間出現的不同版本,說出自達文西的助手或學生,絕非無稽,即使是達文西真跡,也有可能在背景部分有其他人參與。假如説畫家在「年輕版」被商人拿走後,憑記憶畫新一張,大抵也有可能。另一個解讀是他對於初畫的《蒙娜麗莎》不滿意,改了又改,最終把畫據為己有,留給自己孤芳自賞自娛。另外,畫家在畫板上起不同草稿,又何怪之有?至於畫中女子是商人妻子 ?贊助人的情人?還是另有其人?始終是一個各說各有理的世紀疑團。

可能正如Andrew最後提出的詮釋,達文西已將畫中人昇華為超然眾生的完美化身,她肩上的衣紋層次飄逸如希臘女神,與山河背景融為一體,咀角泛出莫測高深的輕蔑一笑,似寄語我們浮生乃怱怱一瞥,盼好珍重。


註: Vasari 著作名為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from Cimabue to Our Times, 意大利文於1550年出版,英文版於1908年面世。

(後記:法國鑑鐙科學家Pascal Cotte 對達文西《蒙娜麗莎》作品的科學剖析,現正展出於「Da Vinci - The Genius」(天才達芬奇世界巡廻展),上海展日期: 2015年12月8日至2016年4月7 日,地點:上海虹橋天地演藝中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