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Ehikhamenor Instagram 上載的 《Golden Heads, (Female》 |
WIKI COMMONS "Bronze Head from Ife" |
Damien Hirst (b.1965)集藝術家、收藏家及生意人於一身。1988年於倫敦Goldsmiths 學院未畢業便籌策一鳴驚人的「Freeze」美術展,成功贏得著名藏家Charles Saatchi垂青及收藏。不少人認為「冇Damien Hirst 便冇YBAs」— 這群年青英國藝術家「引人注目、嘩眾取寵」的風格,更為英國當代藝術史揭開新一頁。
Damien愛藝術也愛金,2008年與蘇富比合作的個人拍賣賺了大錢,開設的私人畫廊Newport Street Gallery不時展示其Jeff Koon收藏,又僱用大批畫工助手,身家豐厚(3億英磅)。不過,他遭人笑柄的「瘀」事甚多,例如貴為英國藝術大獎Turner Prize (1995年)得主,考A-Level美術科成續只取得E級,曾經兩次高賣被抓,成名後染上毒癮酒癮聲名狼籍。不過,事過境遷,反而是其作品一再被指抄襲,是個藉得討論的議題。是他樹大招風招人妒,還是真有其事?
2012年,Damien在倫敦Tate Modern 的『回顧展』,小妹有幸可到場參觀,記憶猶新。數個大型玻璃櫃,注滿「甲醛」(Formaldehyde) 放著真實動物標本,作品《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1991)(暫譯:《活著的認為死亡不可能》) 是把巨型的鯊魚標本放進防腐液體裡,探討死亡與腐朽、愛與孤寂、這些永恒的人生課題, 確有感悟。不過,原來藝評人對Damien Hirst 作品經常出現激烈分歧,這是我後來才曉得的 —The Art Damen Hirst Stole 一文指出他的創作包括圓點繪畫(Spot Paintings) 、 旋轉繪畫(Spin Paintings) ,以及骷顱骨 (The Skull) 等都有抄襲嫌疑。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Sensation 展覽 Photo courtesy of the Brooklyn Museum |
西非瑰寶 Ife Head (伊費頭像)被抄襲?
今次所說的Damien Hirst最新力作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暫譯:『不可思議』的沉船寶藏》),展期 2017年4月9日至12月3日 — 從構思到面世耗時十載,製作費達數千萬英磅,金主之一是拍賣行Christie's老闆兼Damien 的忠實擁躉Francois Pinault。189件雕塑及人像,模擬二千年前東非深海沉沒輪船打撈出來的文物。最吸睛莫如高18米、站立於Palazzo Grassi 大堂中央的無頭怪獸銅像,地上旁邊還有一個放大的怪獸頭,貫徹Damien 作品的「嚇餐死」(Shockaholic) 風格;他又把印加、古埃及、古羅馬等文明古物改頭換面,注入流行偶像元素,例如法老皇貌似音樂人Pharrel Williams,女歌手Rihanna 變成蛇髮纏頭的Medusa,加插沾有海底珊瑚礁的米奇老鼠等,還專誠攝製了虛擬的打撈場面影片,力圖把一個杜撰的沉船故事,敍述得有聲有色,更明顯地運用了挪用古文物與流行文化匯合的策略。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展覽 Palazzo Grassi 大堂中央作品 《Demon with Bowl》 圖片來源: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
據說,西非尼日利亞(Nigeria) 藝術家 Victor Ehikhamenor 觀展後大感不悅,並在IG上載了《Golden Heads, (Female)》照片,指出與大英博物館《伊費頭像》十分相似,細看面上垂直的線紋也如出一徹。他指出不知就裡的群眾,可能誤會作品是Damien Hirst 的原創。根據倫敦大英博物館記載,Ife Head 於1938年在尼日利亞伊費(Ife)古城皇宮附近掘出,證明早於十五世紀中非洲西南部一帶,早已製成這類工藝精湛細致的雕塑,而尼日利亞確實曾有一段失傳的輝煌文化。看來,這位西非藝術家是不吐不快,借「藝」有相似,發洩向來世人對西非民族的低估。
展覽策展人 Elena Geuna 很快便出來解畫,指出作品無論在場刊及語音導賞中,關於伊費皇朝頭像的說明絕對清晰,絲毫沒有蒙騙觀眾的意圖。
Appropriation 的是與非
事實上,抄襲(Plagiarism) 帶有「偷」的意思,即「抄橋」之餘沒有註明出處; 一般人會對抄襲觀感不好,但在藝術史上,挪用藝術(Appropriation Art)其實是一種已被認可的「藝術策略」,藝術家將之運用得是否高明,是否有昇華?才是癥結所在,例如:該影像、符號或物件是否過份翻用,失去了沖擊思維的效果?套用著名藝評人Jonathan Jones 所說 ~ Rihanna with snaky hair is just plain dull ~ 當某種策略重覆過多,觀眾便漸變麻木。
Appropriation 這種「藝術策略」始自立體派時期畢加索的Collages作品 (1912),Marcel Duchamp 的「小便器」《Fountain》 ( 1915) 最經典,因為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 (註);五十年代,借助現成物(Readymades)、拼貼(Collage) 和蒙太奇(Montage) 是不少 Pop Art 藝術家的手法。七、八十年代起,Sherrie Levine、Richard Prince 及 Cindy Sherman 等以攝影為主的藝術家,分別翻拍舊照片、劇照,成為一類獲藝術市場接受的Appropriation Art 。藝術家只需自圓其說,審視出新視野,對現制度作出新批判,產生「似曾相識」(dejalu) 的糢糊美感,一旦晉身國際畫廊及美術館擺放,即更有光環。不過,他們的代價便是要預備對薄公堂,與原創者解決版權訴訟。
不少人認為即使採用挪用手法,亦需取得原作者同意,好像「萬寶路香煙牛仔廣告」的原創者,便欲指控Richard Prince 未徵求他的同意便將廣告拍成照片重用,近期大師又採用未獲授權的女性Instagram 照片做作品,是非不斷;女藝術家Sherrie Levine 挪用了三十年代大蕭條時Walker Evans 的攝影名作重新拍攝,即使未能取得原創者同意,也透過命名為《After Walker Evans》以表示敬意。
Damien Hirst 挪用《伊費頭像》的金頭女像雕塑,原創者是何許人無從追考,亦不會引起版權訴訟。事實上,最令該展覽「始作俑者」關心的,該是作品的銷情!他以「嚇餐死」的手法,闡述「假大空」的虛構傳奇,小妺認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令人憶古思今,算是趣味之一,即使未能贏盡所有人的心,也可影射謊話連篇、不知何去何從的現時環球局勢。
註:
可參考Tate Term on Appropriation: http://www.tate.org.uk/art/art-terms/a/appropriation
Damien Hirst 挪用《伊費頭像》的金頭女像雕塑,原創者是何許人無從追考,亦不會引起版權訴訟。事實上,最令該展覽「始作俑者」關心的,該是作品的銷情!他以「嚇餐死」的手法,闡述「假大空」的虛構傳奇,小妺認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令人憶古思今,算是趣味之一,即使未能贏盡所有人的心,也可影射謊話連篇、不知何去何從的現時環球局勢。
註:
可參考Tate Term on Appropriation: http://www.tate.org.uk/art/art-terms/a/appropriatio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