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4 February 2015

Touch Wood ~ 大吉利是,百無禁忌

華盛頓郵報著名文化評論人Philip Kennicott 不久前談到看展覽最好一個人去,因為若遇著那些不專心看畫,只顧談隨後吃些什麼的人,真大剎風景!事前嗎?最好多讀一些關於展覽的背景資料。另一位作者Jillian Steinhauer則認為,在Social media 年代,最要緊還是upload幾張照片上Instagram,更提議最好找個同伴,志在交換角度 - 親友、同事、甚至小孩子也可以。

究竟去看展覽之前要不要先熟讀資料?我認為能花得起時間的話,絕對贊成。不過感官式的新媒體藝術,像正於K11 Art Space 展出 的《Touch Wood 觸目》 ,相信體驗比認知重要。

這展覽以音樂及生命為主題,探討我們現化人如何在大自然中參與及互動。音樂人梁基爵(Gaybird)首次策動了與 Ware, Thecaveworksop 及藝術家林嵐的合作,結合了音樂、聲效、燈光、雕塑及裝置幾種元素作出新嘗試 甫入幽暗的場內,即被混合著原始大自然氣息的電子音樂包圍,從流水潺潺、風蕭蕭的區域,移步至夾雜噗通的心跳區,再走近花朶散發出的香味,我們的視覺、嗅覺及觸覺全都要加油,去感受循環不息的生命樂章。


 


「呼吸」引用了一組誇大的電動燈泡,如心肺般有節奏地收縮及膨脹,此起彼落,光度明暗有序 ,當穿梭其中,或站在不同角度看,會感受生機處處,再沒藉口忽視生命存在著的韻律與美感。




以再造木為材料的「果實」,既代表結束也象徵生命再次被孕育,把手放在木上可感觸生命萌芽時的震動。林嵐在木頭中間挖了一個洞,原來中間放了一粒會跳舞的「種子」,它會隨著節拍跳躍起舞。數一數七塊木板圍成的裝置,原來當中共鑽開了365個小孔,透個每一個小孔及竹管都可以看穿外面的世界。

藝術是有人看懂多一點,分別在於是否走得近一點 ,最好是百無禁忌,心靈保持開放 - 我想起了 Susan Santag 提及的 「反對闡釋」見解,說出自己最直接及感性的感受就是看懂了。


展覽:《Touch Wood 觸目》
地點: K11 Art Space
日期: 至3月1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