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市政大廳中設作品《Affinity》繼續宣揚多種族共融。該廳是二戰結束時的「投降室」,前總理李光耀亦在此宣誓就職。 |
利用歷史建築改建而成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
近日專誠參觀新加坡雙年展(Singapore Biennale 2016, 27/10/2016 - 26/2/2017),順道到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Singapore),該館由昔日的市政廳及高等法院兩幢逾八十年歷史的古蹟合併改建而成,適逢慶祝獨立五十周年於2015年開幕,面積之大媲美倫敦的Victoria & Albert Museum,展示自十九世紀中葉殖民時代,以至當代的新加坡與東南亞藝術歷史及發展,常設展中回顧1940至60年代如陳世集《On Strike》(1955)、蔡名智《National Language Class》(1959)等記錄社會事件的寫實油畫尤為精彩,意料之外是在眾樓層中找到一批九十年代唐大霧、李文、載昆寧等藝術家的反斗作品。
魏明福 《椅子》引領觀眾探索
支離破碎的木條子沒有邏輯地散佈地上,卻有序地以矮欄圍繞,觀者初時摸不著頭腦,看不出端倪 — 作品《椅子》(1997) 乃魏明福 (Matthew Ngui) 暗諷時局之作,家長式管治,個人成長被規範,作品非痛斥其非,亦沒指桑駡槐,祇引領觀眾自己去探索,原來完整美好的視野唯有在「監控下」的角度下才可窺視— 不單要「蹲低」身子,還需「隻眼開隻眼閉」 — 縱含蓄卻一針見血,不愧是高手創作。作品初見於五年一度的殿堂級藝術展Documenta X (德國卡塞爾文獻展),魏亦是首位被邀參與該展之新加坡藝術家,足見經典作品可雅俗共賞。
魏明福 《椅子》1997
觀者必須站在指定位置,蹲下並「隻眼開隻眼閉」。 |
觀者需自我調較角度,《椅子》才完整呈現。 |
同年,向以《黃人》系列演出行為藝術的李文,亦堅持激進的行為表演 — 他將身體塗上黃色,迅速捲曲並閉氣爬入橢圓狀的水盤中,恍如嬰兒回歸母體模樣,以揶揄政府的多種族政策;較此之前,素有TAV村長及眾人啓蒙之稱的唐大霧,在1995年Singapore Arts Festival的開幕儀式 中,向當時在場的總統王鼎昌遞上聲明(時總理為吳作楝),並穿上綉著「Don't Give Money To The Arts」標語的外套,如今外套掛在展廳內,令人勾起對這段反動藝術創作期的回憶。
當地友人跟我説,對館內展出這類「擦邊球」式作品無需大驚小怪,畢竟它們並非什麼離經叛道或巔覆性作品,例如載昆寧的八幅憤怒自畫像,充其量祇是咬牙切齒,背景之紅色隱喻新加坡國旗,亦非什麼尖刻政治批評。反之,新加坡藝術家是否更擅於以含蓄手法,將藝術與政治及社會議題建立聯繫,才更令人深思。
李文《黃人之旅 No. 11: 多種族主義》1997
唐大霧《 別給錢藝術》 1995
載昆寧《Still Performance》一系列自畫像,表達靜止的行為藝術。 |
藝術家涉及敏感政治,範了禁忌在國內便沒有好日子過,這個看法合乎邏輯,但放諸新加坡此特殊領土卻又不儘然,廿年來不少反斗前衛的藝術家都獲容納於建制之內,不少還獲委任為當地藝術項目的策展人,魏明福為第二屆新加坡雙年展(2008)策展人,李文為新加坡文化獎得主(2005),載昆寧也將代表新加坡國家館參與2017威尼斯雙年展。畢竟事過境遷,當代藝術成了創意行業,帶動旅遊經濟及商業,當局豈能忽視?將這頁九十年代的歷史放在美術館常設展,正是推動藝術向前必要邁出的一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