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March 2019

【藝術盛會】Meet the Artists(Art Basel 篇)2019


雙性藝術家JH思考人類的變革


Julianna Huxtable 的作品讓人思考,而非逃避。

駐居紐約的Juliana Huxtable(b. 1987) 有段不愉快的童年,由於天生是雙性人,在保守宗教家庭中被強逼做男仔,青春期胸部漸漸漲大,課堂內外常被取笑和欺凌。2010年由德州轉到紐約發展後,才華橫溢的她終於找到方向。她是個與生俱來的表演者,也是DJ、作家、攝影師及畫家。2015年她參與了紐約新美術館三年展(New Museum Triennal),並被邀於Performa 15 Biennal作表演,環繞性愛、性別、種族、平權、網絡文化等議題作出呼籲,以感染方式取代說教。


《ZOOSEXUALITY》( 2019 )畫面充滿視覺衝突與性徵 。

《ZOOSEXUALITY》 (2019) 裝置一角落。
今次特意創作的作品名為《ZOOSEXUALITY》 (2019)佈置得像堂皇瑰麗的富豪起居室,牆上懸掛著不尋常的自畫像,有的出現三對乳房,有些則是人類與動物的互相扮演或演變,再調校迷幻的電玩螢光色彩,與印上陰陽生殖器的黑白牆紙,碰撞出強烈的荒誕感 —藝術家肆意大膽破格,喚醒我們在這個數碼年代麻木的視覺神經


畫廊:Project Native Informant (London)   
https://projectnativeinformant.com/
藝術家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julianahxtable




 「寄居蟹」藝術家: Aki Inomata


藝術家 Aki Inomata (豬股亞希)



生於東京的 Aki Inomata (b.1983) 自2009年即開始「寄居蟹」系列《Why Not Hand Over a "Shelter" to Hermit Crabs?》(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源於對生物動態的研究特別具興趣,發現小小寄居蟹不時移居尋找新穀來居住,也有可能被壯大一點的大逼遷,引發她把自製漂亮的城市系列給牠們暫住

「首先需要拿真實貝做一個CT scan。Aki 談及製造過程。由於這些透明小雕塑的殻內結構與真實貝殻相同,故此寄居蟹都住得舒適。寄居不時移居,並因應新殼而改變,引發Aki 思索個人的身份價值。她也透過作品質疑一些日本社會現象,例如她以白教堂(White Chapel) 為題,其實是質疑日本人追求潮流,雖只有百分之一日本人是基督教,但卻有六成人到教堂行婚禮。



《Why Not Hand Over a "Shelter" to Hermit Crabs?》-Hong Kong Island- 



畫廊:Maho Kubota Gallery (Tokyo)   
http://www.sabrinaamrani.com/
藝術家網址: http://www.aki-inomata.com/


黃海欣~窩心小品「Museum Series」


黃海欣與鉛筆畫作《Art Basel》(2019)  — 下圖是柏林藝術家組Eva and Adele




《Art Basel》系列畫作


黃海欣(Hai-Hsin Huang) 來自台北,自2013年開始創作「美術館系列」,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Brooklyn) 的她經常到曼克頓逛大都會博物館(MET),擅長以漫畫筆法描繪美術館眾生相,觀察入微,刻劃細膩。

以往冷眼旁觀這些藝術盛會,今次成為參展藝術家,自然倍覺興奮。她特別為現場展示了一幅以Art Basel 為主題的巨型鉛筆壁畫,在迷宮一樣的佈局裡面,人物多達數百,常見的經典藝術品、知名藝術家都融入其中,連藝術品的特徵也觀察到,她説:「藝術品裡特別多鏡子,別以為觀眾到了Art Fair 只看藝術品,一看到鏡子便忙於瞪著鏡中自己的倒影,姿姿整整裝扮一番。」

左:《Art Basel (Yellow)》( 2019)  右:《Art Basel (Dog)》( 2019) 

從收藏家角度來看,黃海欣的繪畫不前衛、也不故弄玄虛或刻意賣弄,就如描繪人生百態的溫馨小品,聚焦於藝博,更容易引起藝術愛好者共鳴;《Art Basel》系列有被阿諛奉承、頭頂乍現光環的藏家、也有花枝招展的貴婦買家、連貴婦狗也盛裝出席,用色鮮明亮麗,筆觸輕鬆活潑又富幽默感,令人莞爾而笑。

畫廊:Capsule Shanghai (上海)   
https://capsuleshanghai.com/
藝術家網址:http://www.haihsinhuang.com/


熊輝~水墨新作與「熊媽媽合作

藝術家~熊輝 (Hung Fai)

《源I》(2019)水墨紙本,180 x 291 cm


傳統水墨畫講究筆法,顯現筆觸技巧,觀者可看出山水花鳥。屬於當代香港的熊輝 (b.1988) 則擅長抽象水墨,觀者未必看出所以然,但樂趣便在估量及琢磨中徐徐感受。

是次遇上藝術家正在介紹他的新作,驟眼看來猜不著,但是個好玩的遊戲。知道了原來是一個混合了「摺紙」的水墨創作概念,而且每次可邀請一位特別人物「合作」(Collaborate) 。這回他邀請了平日不拈手藝術的母「熊媽媽」。她印尼華僑,年輕時從印尼乘船來香港


《源II》(2019)水墨紙本,180 x 194 cm


熊輝說:『摺紙』時可勾起往日的回憶。我想起媽媽有許多海洋上流徙的經歷,就構思請她用宣紙摺『紙船』,立體的『紙船』暗喻滿載的過去與昔日的歷史。」當熊媽媽完成作品,兒子便把立體的紙船小心翼翼地打開,沿著摺痕輕輕壓平,放在宣紙上細心製造墨染的效果。這次新嘗試完成了兩幀新作《源I》及《源II》,分別呈現了『紙船』開與合的狀態。

『Collaborate』可以擦出火花,與父親合作過後,就構思怎樣和媽媽合做一件作品。」他說。

熊輝於201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曾與畫家父親熊海共創《繪畫六法—傳移摹寫之四》(2016)。如果有機會跟熊媽媽分享一下摺紙的感受及回憶,相信蠻有意思。


畫廊:Grotto Fine Arts 嘉圖現代藝術 (香港)  
http://www.grottofineart.com/
藝術家網址:https://www.hungfaivito.com/



南韓藝術家~吳鐘塑造半隱形「線雕塑」



南韓藝術家吳鐘(Jong Oh)現居於紐約 


在眼花繚亂的展場,南韓藝術家吳鐘(Jong Oh b. 1981) 創造的Spatial Poetry— 空間的詩篇,特別令人耳目一新!看似「空無一物」— 僅以極幼的魚絲、鐵線、鏈項、金屬條子等塑造隱約浮現的線雕塑(Line sculpture)。

「我的概念是因應這個空間而設計的,樓底中間垂吊極幼的鏈項,左右兩邊牆身都放著相同的線雕塑,反射著另一邊。」藝術家解釋他的「場域限定藝術」(Site specific art),並希望觀者不要匆匆走過,該以身體慢慢去體驗這件作品,仔細地審視虛實真假,從而建構新的視野。


空間中央垂吊著極幼的鏈項,引來觀者研究一番。

遠看似無物,但角落其實置有「線雕塑」。


《Folding Drawing》的鉛筆線,讓人有「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感覺。

畫廊:Sabrina Amrani (Madrid)   
http://www.sabrinaamrani.com/
藝術家網址: http://www.ohjong.com/

註: Art Basel Hong Kong 2019 日期: 29-31 March 2019 
         Website: https://www.artbasel.com/hong-kon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