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與常青畫廊的老闆Maurizio Rigillo (照片:常青畫廊) |
友人在北京工作,是建築師也愛藝術,我游說他這天往798藝術區及草場地。「一次過看三個展覽呀,艾未未回國後22年來,在國內未展出過,今次有何特別,要去睇睇呀。」我說。
「艾未未」是一個代表反建制的名字,79年「星星美展」後不久便到美國,93年回到北京後繼續叛逆,2000年策劃「不合作方式」藝術展(英文:Fuck Off),因為行為藝術太血腥暴力被腰斬。 2008年開給持續以藝術家及維權人仕身份,在國外展覽不斷;2011年4月正欲離境來香港時被抓,關了81日獲釋,後被判以經濟犯罪,至今卻仍被禁出境。(註)
艾未未《汪家祠》2015, 2100 X 1680 X 942 cm (照片:常青畫廊) |
驟眼看,今次三展之作品,都篩走了暴露社會黑幕的議題,相信是能順利開展的原因。艾未未的藝術風格融合 Minimalism 及 Conceptualism ,又玩轉 Appropriation,即是將「現成物」或「拾得物」再次創作重組,常不諱言 Marcel Duchamp (1887-1968)、Sol LeWitt (1928-2007)、
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和 (Jasper John ( b. 1930)等大師都是他的啓蒙者。看艾從西方的觀念藝術中汲取基石元素,加以「大堆頭」的藝術手法,營造非凡感染力,令精深的中國文化變得容易閱讀,被西方藝壇譽為中國當代藝術大師之首,不純是政治原因。唐人當代藝術中心所見之《汪家祠》(照片:唐人當代藝術中心) |
買下明末祠堂,重建於畫廊
人氣鼎盛的「艾未未」展覽,於兩間相鄰的畫廊舉行,為了一位藝術家兩間畫廊破牆合作,誠屬罕見。重建於畫廊的「汪家祠」,據悉是艾未未特別為展覽買下的,真箇是大手筆。祠堂現有1300多年組件,裝篏重建歷時五個月,耗盡心神皆因愛惜。祠堂建於明末,原屬汪氏家族所有,位於江西一個小村落,在文革時被摧毀祗剩下「中堂」部分,近年被古建商人修葺重建後又求售,艾未未不捨這件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古建築被民間遺棄,碰巧展覽機緣,決定買下展出,讓廢棄的祠堂又從「商品」又轉化成了「藝術品」。
艾未未《二十四史柱礎》2015, 木盒、《二十四史》部分紙上文字 (照片:常青畫廊) |
艾未未《水晶柱礎》2015, 水晶、紙上文字 52 X 52 X 41.5 cm (照片:常青畫廊) |
艾未未《鏡子》2015, 清代紫壇木框、鏡子、顏料 262.5 X 200 X 6 cm (照片:常青畫廊) |
艾未未酷愛古文物、建築及陶瓷,對中國歷史古物文化也愛恨交織;今次之古祠堂重建,可說承接著 appropriate「古董現成物」的風格,兼且語不驚人不罷休,倒如在橫樑間添加了粉色龍蚊彩漆,突顯新舊對比;柱礎壓在二十四史上,又留下溫馨手寫字條,足見對歷史審慎批判的思量;倚牆而立的巨大紫壇木框鏡子輕掃一抹油彩,刺激觀者反思求變。相比舊作把古董陶瓷瓶繪上可口可樂英文字商標、又或把漢代陶罐從半空中擲下砸碎,是否低調難以評論了。
從798稍移玉步至草場地的「前波畫廊」,還會看到另一件宏巨的Appropriation作品。貌似蟠龍的戶外雕塑《樹》,是他把經年收集的古木樹幹組合而成,由於每支樹幹的紋理樹節都獨一無二,組合之後的雕塑每棵都活現獨特性格神韻。友人說:「走過時,不察覺這棵樹是一件藝術品。」Found Object大抵太平常了,有時與藝術品擦肩而過,也不察覺。為免再有美麗誤會,下次會更留神了。
艾未未《水晶燈》2015 桐、水晶和燈光裝置 400 x 241 x 231 cm (照片:常青畫廊) |
擦身而過,難道因為不識貨?
從798稍移玉步至草場地的「前波畫廊」,還會看到另一件宏巨的Appropriation作品。貌似蟠龍的戶外雕塑《樹》,是他把經年收集的古木樹幹組合而成,由於每支樹幹的紋理樹節都獨一無二,組合之後的雕塑每棵都活現獨特性格神韻。友人說:「走過時,不察覺這棵樹是一件藝術品。」Found Object大抵太平常了,有時與藝術品擦肩而過,也不察覺。為免再有美麗誤會,下次會更留神了。
艾未未《樹》2015, 樹的主幹、鋼 (照片:前波畫廊) |
艾未未也偏好用水晶,除了常青畫廊的新作《水晶燈》外,另一作品則名為《水晶立方》,他借用了60年代簡約大師 Donald Judd 直接及純淨的陳述方式,把這一米立方的水晶置於展廳中央地上,這種煞有介事逼你看的手法,讓觀者聚焦欣賞水晶的琢磨工藝,然而更重要是這些現成物與四周及觀者的關係,他之前曾做過一立方的茶葉、大理石和黑壇木,相比下琢磨水晶的難度更高,隱隱透現一份事與願違的失落感。
艾未未《彪》2014 (前波畫廓)照片:大Wing |
逆向思維令艾未未常以與別不同的視野觀察中國社會,藝術手法上把活草變成鐵、衣架變成雕塑祗是當中一二;在維權議題上,他是否繼續堅持?從其中一陶瓷作品《帶花的自行車藍》可看出少許端倪,作品可視為艾未未本人對失去自由提出的控訴,他在Twitter寫: 從2013年11月30日開始,每天早晨,我在草場地258號工作室門外的自行車車藍中放置一束鮮花,直至我恢復自由旅行的權利...
艾未未 《帶花的自行車藍》2014 陶瓷 (常青畫廊)(照片:大Wing) |
工作室門外原場實物 |
(註)艾未未資料:
艾未未生於1957年,是著名詩人艾青的兒子,反右期間隨父母流放至新疆16年(1959-1975),78年入讀北京電影學院。79年的「星星美展」佔領了北海公園,與當時在中國美術館裡的建制派對著幹。81年到美國紐約留學不久輟學,在美國期間掌握西方藝術語言 ,93年回中國後,94-97年出版過地下藝術刊物「黑皮書」、「白皮書」及「灰皮書」;99年設立工作室,從事建築設計;2000年在上海策劃「不合作方式」藝術展。 2003年,與瑞士Herzog & de Meuron 建築事務所,合作設計北京奧運體育館「鳥巢」,2008年開始更積極爭取人權,持續以Artist-Activist 的身份,參與社會運動:包括楊佳事件、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在網絡揭露及批評貪官污吏,接著其博客文章在國內被滅;2009年8月為譚作人審訊作證,在成都半夜被打至頭破血流。2010年末,隨著茉莉花革命在北非爆發,中國網絡言論自由更加收緊。2011年4月正欲離境時在北京機場被抓,關了81日獲釋卻被禁出境至今,只能透過遙控國外者辦展。艾未未作品在國內其實也有展出過,包括2003年廣州三年,不過此為群展而非個展,而2009年1月北京草場地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之「艾未未:紐約1983-1993」展出他八、九十年代攝影舊作,並非新作。
三展詳情:
1) 展覽名稱:艾未未
展期:2015年6月6日班9月6日
地點: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常青畫廊
2) 展覽名稱:彪 艾未未 (Tiger Tiger Tiger)
地點:前波畫廊
展期:2015年6月13日班8月13日
展期:2015年6月13日班8月13日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
http://www.chambersfineart.com
http://www.chambersfineart.com
3)展覽名稱: AB型
展期:2015年6月8日班8月6日
地點:魔金石空間
地點:魔金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