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9 August 2016

李傑~溫柔的怒火@ Walker Art Center


藝術家李傑佈置展覽時攝。Photo by Misa Jeffereis (Source: www.walkerart.org)



我在李傑 Walker Art Center 的個展(2016年5月12-10月9日)現場看到一張打開了的摺椅(最簡單的一款,隨時可在宜家買到),感覺有點累,正想坐下來,立刻有一位穿制服的女孩走過來說:「對不起,此椅子不是用來坐的。」

Walker Art Center 李傑個展現場。

李傑個展《LEE KIT: Hold your breath, dance slowly》為期近五個月。


以上笑話純在說明使用平凡的家庭「日常物」或「現成物」是認識李傑(b.1978) 作品的開端  — 儲物膠盒、地燈、摺椅、漱口杯、煙灰盎 - 它有點像Gabriel Orozco 放在Tate Modern 地板上的一個空鞋盒(Empty Shoe Box, 1993),故意讓你先忽略它,然後才更認真的審視它。欣賞李傑作品非單要看一物,而是檢視物件之間的串連,包括他的紙板畫,與家具、燈光日光、投影機、牆璧、室內外建築、音樂、歌詞文字的「隨機」組合。

「隨機」或「巧合」(Coincidence)是李傑的關鍵字,看似心血來潮、漫不經心卻一絲不苟,對理想的美感及生活會堅持到底,倒如在適當處加插寶石紅的玻璃花瓶,意想不到之餘為冷冷的空間添了樂觀的情緒;還有,那不偏不倚、亮起來的地燈似在期待故人歸來...在中大藝術系主修繪畫的李傑 ,視他的空間創作為畫布,顏色、燈光及物件都是情感的表達罷了。

粉白空間出現剎那紅,熟知李傑作品的應該不覺陌生。

表面溫柔  內裡激流


過去逾十年,李傑已建立了一套強烈個人色彩的藝術符號 — 親手畫的、不甘於鑲嵌在畫框內的粉色格子或條子手繪布( 2002-),伴著他經歷過不同體驗甚至抗爭《「7月1日:與友人及手繪布遊行」( 2004)》 ;大量不同品牌的清潔護膚品,既可被視為神經質的自戀自省,亦可說反映了對功利社會過份商品化的反思。

不過,除了手繪布及護膚品,說到「情」之表達,重中之重,我認為莫如那雙不時出現的「有形之手」,因其代表了李傑獨特的「表面溫柔,內裡激流」。無論是歷時數載在枱面同一個位置徒手刮洞《「抓桌面」 (2006-2009)》、緊握拳頭、還是代表重拳一擊破口大駡《「Fuck You, 200g」 (2012)》, 即使用了淡淡的、簡約的筆觸,似亦無減當中的嬲怒。曾與李傑於威尼斯雙年展 (2013)合作過的前M+博物館總監李偉立(Lars Nittve)也被李傑的《抓桌面》畫面深深感染,並聯想到前輩大師Walter De Maria 作品《Boxes for Meaningless Work》(1961) 將物件搬來搬去,暗裡批評資本主義社會工作乏味重覆,而同樣透過無聊、瑣碎的行為,李傑作品也顯然反映出對社會及現狀的不滿。


以刮桌面及拳頭為題的簡約紙板畫,見於展覽場內。


Walker Art Center 收藏KTV裝置作品


自2011年李傑便開始轉而製造更多所謂「場景」(settings) 並取得讚賞 ,例如在Art Basel Statement 中展出之《How to set up an Apartment for Johnny?》( 2011) ,隨後在世界各地更顯活躍,最為人熟知之一是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李傑個展—每一口氣》(2012)。當日美國Walker Art Center 行政總監 Olga Viso 女士親臨參觀,即被其中借用老歌的《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2012) 打動並決定為Walker收納為藏品。在13部古老電視屏幕上,各畫面一邊顯示護膚品牌的定鏡,下方一邊顯示流動字幕,模擬 Karaoke 畫面,調侃常用品添了人性,然而人與人卻顯得疏離。

建於1939-40年,歷史悠久的Walker Art Center 一直地位崇高,位於美國中部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城市明尼亞波利 (Minneapolis) ,雖然遠離美國東岸的當代藝術重心區,但過去入場入數常排列全美現當代美術館的前10位,2014-15年度更近70萬,擠身前五位。Walker向以發掘及收藏前衛當代藝術家著名,五十年有趙無極,六、七十年代有Robert Indiana, Donald Judd, Claes Oldenburg 及 Andy Warhol等,而現屆行政總監Olga對非美國本土年輕藝術家尤甚注意。 香港位處東西方文化思潮夾縫,更是「一國兩制」微妙體制下的產物,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能否共存始終被質疑,土生土長的李傑,聚焦代表了這片土地的矛盾與失落,可是成為Walker藏品的原因?我也相信,李傑作品不易看懂,往往可激發觀者提出很多疑問,與Walker 經常鼓吹"Question Everything"(什麼也問)的開放藝術精神甚為刎合。


《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2012) (Source: www.walkerart.org)




《Every Color You Are》(2016) (Source: www.walkerart.org)


Walker 駐場新作令觀者投入

展覽中另一可觀新作,是李傑駐場兩個半星期的生活體驗精華。巧妙調度了投影機、紙板畫、文字與音樂的《Every Color You Are》,音樂與素材都有明尼蘇達州地緣色彩;牆上四張簡約紙畫,當中黑色一張份外矚目,原來是街頭廢紙,背景播放 David Sylvian 的同名歌曲,歌手的年輕歲月曾於山明水秀的當地渡過,沈鬱的搖滾調子填補了顏色間的空隙。兩部故意沒協調的投影機,隨機組合出交替影像,並與牆上的紙畫重叠,偶爾出現妙曼的紫紅幻彩,卻會頓時消失色彩,患得患失的對比,加上觀者自己的影子,也許正是趣味所在,又再演繹了李傑式的 "Coincidence"。美國種族矛盾植深社會,對政治敏感的李傑有所感知,「Color」蘊含弦外之音,期盼種族包容,有跡可尋。

《LEE KIT: Hold your breath, dance slowly》此展與位於比利時的S.M.A.K. 展覽差不多同期,李傑認為兩展緊扣相連,想聽他本人的闡述,可點擊以下影片(源自walkera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