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 June 2015

從六四想起798藝術家「高氏兄弟」

89現代藝術大展之槍聲,揭開了六四的序幕?


高氏兄弟:高兟(右)和高強(左)曾參與89大展。

1989年2月5日,北京中國美術館正要舉行一個史無前例、集合行為藝術及裝置藝術的「89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可惜開幕不到三小時便被叫停,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是當日大部分行為藝術作品,並没有獲得許可 -有人擺攤賣蝦、有人當眾洗腳,有人蹲著孵蛋,亦有邊行邊撒避孕套、還有些披麻戴孝來哭喪,都帶著反建制和反傳統的叛逆氣息 - 而高氏兄弟大膽觸目的充氣裝置《子夜的彌撒》,放了在門口最當眼的位置。

《子夜的彌撒》,1989

那年分別33歲及27歲的高兟和高強,因為展覽由家鄉山東濟南來到北京。這件前衛的雕塑裝置兼具了抽象性與荒誕感,雌雄合體的型貌同時具備了男女性徵,卻又似祭壇中被供奉的神像,天花頂還堆滿避孕套,擺明對被壓抑的自由、性慾及暴力作出控訴。

真正令展覽即時被終止,是由於其中一位藝術家肖魯,突然對準她名為《對話》的裝置作品接連開了兩槍,嚇得官方即時把大展關閉-難怪因此令不少學者認為,這個藝術大展深具象徵意義,似是預告了六四的發生。(註)

國內低調  國外揚名


自89年至今,高氏兄弟是國內少數作品具政治理念的當代藝術家。

他們的工作室座落北京798,卻低調得沒有門牌,祗供預約者參觀,原來自2007年起,其展覽多在神秘地點舉行,而非在工作室之內。為防高氏兄弟作品太出位,有一段時間國保還派出公安,把守著工作室的大門,禁止兩人向公眾展示作品。為此,高氏兄弟還拍低了一幀充滿黑色幽默的照片,揶揄可笑的當權者。

公安在高氏兄弟工作室門外。


工作室沒有門牌號數。

無頭雕塑 引為佳話


高氏兄弟屬於在文革(1967-1977)成長的一代,作品呈現愛憎分明的政治取態,雕像《下跪懺悔的毛》 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當年展覽時,為避免官方到其工作室突擊搜查,他們故意將雕像的頭與身分開,緊急時便把頭藏起來,才能避過風頭,一時引為佳話。銅像如真人一般大,暗示領導人需要為過往歷史作出真誠悔過  - 高氏兄弟的父親在文革時被批鬥至死於獄中,幾兄弟少年時留下深刻烙印,身受其苦,難怪作品如此尖銳地控訴文革的遺害。


《下跪懺悔的毛》,2009
銅,雕塑

《槍決基督》  諷刺扼殺宗教自由


另一件作品《槍決基督》同樣大膽批評文革時代的專權暴政。六個形神昭彰的銅塑,排成同一陣線,用槍瞄準了手無寸鐵的基督,欲將他處決。在1949至1976年毛澤東統治下,只大搞個人崇拜而沒有宗教自由,不過,作品在狠狠批判之餘,同時流露了藝術家的人道精神 - 站在劊子手身後的第七個毛澤東,竟茫然低頭苦思。這正道出高氏兄弟的疑惑:對於自己的暴行,劊子手可曾有剎那的道德醒覺?


《槍決基督》,2009


《毛小姐》,2007
雕塑,玻璃纖維

《毛小姐》  創惡搞先河


另一作品《毛小姐》(2006-2009),可說是高氏兄弟最成功的惡搞系列。雕像雖是裸著大胸的女兒身,唇下卻明顯凸起一粒「毛式」大痣,頭髮中禿兩側卻濃密,不消說也知被惡搞對象是誰,加上鼻子如木偶般可伸長,暗喻謊話連篇。除了製作雕塑,2008年高氏兄弟更於莫斯科當代藝術中心的一個藝術頒獎禮上,進行了一場行為表演,把毛小姐的頭顱打番之後,再把藏在裡面的列寧紅像打碎,贏得不少掌聲。畢竟對西方藝評人來說,這種嬉笑怒駡的幽默感附於毛澤東這個中國符號最易明白。

2008年於莫斯科當代藝術中心進行一個行為表演,
把《毛小姐》打碎。

不過,高氏兄弟認為《毛小姐》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她代表了所有受毛澤東思想洗腦的中國人,毛小姐傻呼呼的樣子反映出盲目崇拜及缺乏獨立思考的「毛病」,藉此系列借題發揮,提醒中國人需要自省,才是他們的本意。

爭取平等,為公義抱不平



高氏兄弟的作品其實不全然針對毛澤東或過去的中國領導人,兩人國際視野廣闊,凡是極權統治者、歷史人物、政治領袖或是當下被壓抑的小人物都是作品的題材。例如在一系列《兩幅肖像》巨幅油畫中,希特拉、薩達姆候賽因、拉登及金正日等,都與其童年照片並列在一塊,產生強烈的對比,亦顯示了藝術家對人性的善惡美醜更深層次的理解。


兟與作品《本.拉登的兩幅肖像》2007
油畫 300 X 400 cm X 2


近年,高氏兄弟不時針對社會上的不公義,作出記錄及批判 - 例如娼妓及同性戀問題。他們將網絡上大幅報導娼妓被抓的新聞圖片,演變成一系列寫實的立體雕塑及油畫作品《抓小姐》, 突顯了嫖娼者被拍攝時的狠狽模樣,同時也反映為娼婦女被打成壞女人的不公義。

《抓小姐 之十六》,2007, 油畫

《抓小姐 之一》,2006, 油畫
《抓小姐 》,2007, 雕塑

作為藝術家,處身一個慾望被壓抑及扭曲的社會,祗能透過作品提出控訴。兄弟倆創作眾多,跨越攝影、油畫、雕塑、裝置及行為藝術,從中更觀察到他們對人體特別有感性的體會。

《烏托邦-20分鐘擁抱 No. 3 》2000
行為表演照片 150 X 110 cm 

最後要提及他們的行為藝術作品《擁抱》系列。這個看似簡單的表演,始於2000年一個秋日,高氏兄弟集合了150名互不相熟的男女義工,來到了黃河南岸的海邊,每一個人都要找一位陌生的對手,擁抱20分鐘;個擁抱熱潮,不久席捲世界各地。2006年,兄弟倆被BBC邀請到倫敦作此表演;2009年,他們也被我們的Para Site藝術空間應邀來港演出。重溫《擁抱》,不僅透視高氏兄弟對烏托邦社會的追求,還道出愛與和平,才是答案。 

高氏兄弟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gaobrothers

參考:
註:Thomas J. Berghuis, Performance Art in China, Timezone 8 Hong Kong, 2006, p85-9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