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3 September 2013

看看「香港起動 」(下)


平日每每經常爭論各種藝術媒體的重要性, 如今見這展覽的另外四位藝術家,展品都是攝影為主的系列及裝置,看來攝影己逐步成為本地新晉藝術家鍾愛的表達方式。當中文永亮(Dennis Man)及葉詠然(Kate Ip)的作品可說與香港社會緊扣,並向現存慣常的行為及規限挑戰。Dennis的攝影錄像裝置記錄及展示著一系列他如何利用無文字無圖象的粉藍色彩紙,將夜色迷朦的旺角彌敦道銀行中心區五花八門的廣告街招重新裝扮,恍如將乾淨的藍衣從洗衣機拿出來並整齊地掛上一樣~原來,貼海報的工人利用每晚七時銀行關門後在玻璃門貼上廣告海報,又在零晨一時之前將海報除下,避免違法張貼。藝術家替這六個小時的非法廣告時段重新粉飾,既製造出奇妙又異常的視覺效果,又可讓觀者對香港無處不在的消費廣告重新思考。
文永亮  Display of Absence Installation (2013)


Kate的攝影作品城市漫遊者Flaneur ),亦是以自身扮演行為表演者,衝擊城市中公共空間的荒謬。她由九龍城、旺角,再走到西環的天橋底,最終也找不到可以躺下來的公共空間,唯有用最荒誕滑稽的方式,例如睡在用吹氣的公仔上,方才可找到自處及存在的空間。

葉詠然    城市漫遊者》(2013) Site Specific Work

另一方面,曾家偉(Eason Tsang)以及馬迪琪(Dicky Ma)的攝影作品卻呈現更多色彩及潮流上的視覺藝術。Eason的兩張作品 ~ 花布#1花布#5,大膽嘗試挪用時裝品牌的花樣圖案作為實物構圖的起點,化成了這兩張巨型的靜物寫實攝影創作。然而仔細觀賞,卻不難察覺在繁花似錦中,泥土及花叢之間卻夾雜著格格不入的煙蒂及碎石。畫廊更特別騰出空間將藝術家的工作室實境重現眼前,看似絢麗的花海,原來暗藏不安。

曾家偉  花布#1》(2013)  Photograph

曾家偉  花布#5》(2013) Photograph
Dicky 的作品一對婆婆將春青再次附予一般人視為耆英的婆婆身上。藝術家將平日穿港式套裝、慣常飲早茶、逛街市買餸的婆婆改頭換臉,一身衣著不但活脫脫似足當今日本藝術巨匠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更借用了孫兒孫女的佻皮動作,卿卿我我咀對咀,可見每個人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可以變成藝術創作的感。曾經留學英國及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最後回港完成學位課程的Dicky,又正在紐約進修,多學多見多創作,整理好自己的作品,參加海外及本地的比賽,為自己舖排機會作海外展出,絕對是本地藝術家向前進發的方向。由於攝影本身的商業性及實用性,以攝影及設計為主的藝術家,也可以嘗試一邊工作一邊創作,堅持下去,逐步打響名堂。
馬迪琪   一對婆婆》(2013)   Photograph
此展覽中沒有揀選到繪畫作品,可能是因為買家或鑑賞家對於繪畫作品要求更高~既要求有別於西方繪畫風格的工筆造詣,又要表達香港城市的本土性,而觀念性強的作品 (conceptual based work) 亦較難以一般繪畫手法表達。曾經聽過M+行政總監李立偉認為香港當代藝術的現況,與上世紀60至90年代的美國西岸洛杉磯的情況相似,因為有數十年時間,洛城被紐約嶄新突破兼且芒畢露的藝術所掩蓋著,當時西岸的藝術家唯有默默耕耘地發展自己的藝術語言及風格,雖然過程緩慢,但終究還是被認同。我也願意相信,香港的藝術景觀,也有這樣的一天,離開被認為是undeveloped 的局面。

展覽:「香港起動 
展出日期:2013年8月29日至2013年9月21日
地點:香港中環蘇豪區10號贊善里畫廊地下

藝術家資料:
曾寶芬(2013)、葉詠然 (2013)、馬迪琪(2013)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學士
岑侃倫(2013)、文永亮 (2013)、曾家偉 (2013)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系學士
莫佩玉(2013)、黃天盈 (2014)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

Wednesday, 4 September 2013

看看「香港起動 」(上)

談談我們未來的藝術家 (上)

一位來港研究香港的藝術價值、並打算在此找工作的義大利女孩跟我說,在三個星期的逗留中、她探訪過不少畫廊負責人,很多認為Hong Kong art scene is undeveloped (澄清一下,主要是指視覺藝術)。面對這樣的觀點,我無法一下子否定,只覺得這個批評,較之以往每多來形容Hong Kong art 的 形容詞 ﹣ Hybridity (雜種)﹣更令我覺得難堪。是跟世界各地比較呢?還是中國當代藝術作比較?香港仍算是亞洲區城市之龍頭吧?但難道香港藝發局過往推動視覺藝術的工作都是枉然?還是大學及藝術學院數十年培育之藝術家及藝術教育都不夠水平嗎?

近日看了10號贊善里藝廊 ﹣香港起動 HKForeword13),感受到了一間商業畫廊對香港年輕藝術生力軍的支持,對鼓舞本港新晉藝術家,尤其是剛從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們,起了極大的作用,能推動藝術品的商業價值,對藝術家來說,就像是打了強心針一樣,至於藝術品初期能不能賣錢,還是次要。

畫廊將700 呎的white cube分成了三個區域, 策展人在玻璃門位置建構了一塊白色展示牆,牆外展示了八件作品中的第一件~一具由幾支鐵框鑄成的立體長方型雕塑,形狀簡約,但隱隱可看出中間有一個弓形的座位,向街的牆壁上同時展示著不斷重覆播放的錄像:演出者走進立體長方型內,然後忍耐地坐在沒有承托位的鐵支架上,大腿的肌肉透著熬著痛的感覺一這個是22歲、當中年紀最輕的藝術家兼演出者阿寶(Po Tsang) 象徵如坐針氈般、坐立不安的作品 ﹣坐.座。以這個作品為是次展覽的序幕,顯然是有意冇意地,假設作為藝壇的新丁,必須要一點點耐力,並經常鍛鍊,忍受作為藝術家的挑戰。

曾寶芬 坐.座》(2013) Metal Sculpture 130 X 69 X 44cm

其餘七個作品都分佈在廳與房兩個區域 。承接著阿寶對自身能耐的挑戰, 莫佩玉(Liz Mok) 的魂結兩段同步放映的3分鐘錄像組成,分別背對背地繫於廳與房之中,Liz對痛苦的陳述似乎流露出更深刻的體會~ 透過隨手沾來的橡筋圈,結成長橡筋繩子,一個畫面呈現出橡筋在漆黑的空間被拼命地向著兩邊拉扯,直至撕裂而消失,另一個畫面由她自導自演拍攝了一場牙齒與橡筋圈的角力,當她將橡筋圈咬斷,表演才停止,前者象徵著抽象的精神折磨,後者是肉體受難之痛,兩者結合的感染力更令人感到有點崩潰及震憾,與其說這是一種身體表演藝術(Body Performance Art),更像是一種帶著自虐性的的忍耐行為藝術(Art of Endurance)。
莫佩玉  魂結 (2013) Two Channel-Video


莫佩玉  魂結 (2013) Two Channel-Video


女性有著天生特強的忍痛能力,同時也可輕抽淡寫,刻劃細膩的女兒家心事。擅長精緻環保手工創作的黃天盈(Tiana Wong),以作品壁花  漫不經心地描繪對同性女友又愛又妒又恨的複雜感情,她把半燒蕉了的黑白照倒轉,連同灰燼加上流動的油液,存放在透明小方包內,就像為對方的愛情加添了咒語~在這吊起的裝置上,白色的牆壁貼上若隱若現的白色宣言~當世界只剩下我們,很有滿不在乎世俗眼光的傲氣。






黃天盈 壁花 (2013)  Installation















相對於Tiana的故意低調,廳中另一端是岑侃倫 (Kanlun Cen)一組聲影結合、令人目炫神迷的裝置 ﹣那走馬燈般轉動的光與影,像蘊含磁石般的魅力,叫人捨不得走開。原來藝術家利用吊懸在天花頂的投影機,同步發放出兩個相關又對立的影像,不合比例的傾斜影像是假象也是夢想,另一個投影於小圓柱體的影像,才是真實及合符比例的現實﹣似乎在說,夢想與真實需要互相配合,生命才能擦出火花。




岑侃倫暗流 (2013)  Video Instal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