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5 November 2015

歌頌「大憲章」的戶外藝術品


英國藝術家 Hew Locke 作品 《陪審員》欲吸引觀眾坐下。

來到了倫敦以西泰晤士河岸的溫尼米 (Runnymede),乃1215年「大憲章」簽署之地。當時在位約翰王,為了化解內戰,被逼與侯爵們簽署約束皇權的「大憲章」(拉丁文 :Magna Carta)。「大憲章」是英、美法制之基石,是現時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藍本。它確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觀念並為日後的「陪審員」制度鋪路。不久前於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展出了1215年約翰王的拉丁文密令,以及1217年修訂之「大憲章」手抄本,吸引了人潮排隊觀賞,可見對此段歷史感興趣者不少。當然,此刻港人特別珍視法制,也是共識。


為紀念「大憲章」800周年特別委托之作。

《陪審員》作品現場。
《陪審員》輕鬆爭櫈仔

藝術家 Hew Locke (b. 1959) 被邀製作了《陪審員》(英文原名Jurors),放置於由英國 National Trust 管轄的 Runnymede 這片青葱草原地上,是一項site-specific 的公共藝術,無需入場費。作品由12張銅造椅子組成,遠看像「爭櫈仔」,其實是以輕鬆手法歌頌法制。靈感來自「大憲章」第39條,文內說明審判需經過同儕合乎法律的判決,才算公平公正

"Take a seat. Touch the piece" 是 Locke 介紹這作品時強調的重點。每張椅子的椅背內外分別刻鑄及記載在爭取人權及民主過程的事蹟,既有古今人物,亦提及重要法制及約章,將歷史、藝術與法制交融,令人有放眼世界,憶古思今的聯想。


緬甸領袖昂山素姬 (圖一)

Locke 擅長採用豐富的象徵符號來描繪人物及權力中心,資料搜集充足。例如昂山素姬(b.1945)這位對抗緬甸軍政府的的民主領袖,是以曾被軟禁15年的仰光大屋作為代表,襯托著浮雕式椰樹及荷蓮(圖一);代表南非總統及黑人民權領袖曼特拉(1918-2013) 的,是 Robben Island 的監倉斗室(圖二),他曾在此囚禁18年(1964-1982) ,代表著所有政治犯的辛酸。同樣具感染力的,是以「手動織布機」(Charkha) 象徵印度聖雄甘地,綿線在椅背上悠悠飄曳,代表對英帝國強逼貿易的反抗(圖三),織布機標誌,後成了印度國旗一部分; 同一椅子背面,則以「大聲公」象徵為同性戀者爭取平權的同志領袖 Harvey Milk (1930-1978)(圖四),此君傳奇一生曾拍成由 Sean Penn 飾演的電影。

南非黑人民權領袖曼特拉 (圖二)

印度聖雄甘地 (圖三)


美國同志維權人仕Harvey Milk (圖四)

除了為無辜囚禁者抱不平,作品亦透過象徵手法,重溫一些幾乎被遺忘的事蹟。焦點移到16至18世紀非洲的奴隸販賣,當中一椅子以Zong號英國商船事件為題,椅背可見精美的18世紀商船巨帆上刻鑄有約束、法制、平等圖案(圖五)。事源1781年,船上黑奴在糧水盡缺的難關下被船主逼令跳海自盡,不幸喪命者133人,事件促令英國國會於1807年通過了禁止非洲奴隸販運的法案。作品亦回顧漠視女權的年代,特為較鮮為人知的人物作肖像 ,包括在家鄉無法入學的印度矞女大狀Cornelia Sorabji (1866-1954),畫面以精緻小花綴飾,座邊的浮雕鑰匙暗喻長期抗爭的能耐(圖六)。


Zong 英國商船 (圖五)
首位印度女性大律師 Cornelia Sorabji (圖六)

儒家 (圖七)
對華人來說特別顯眼的,相信是正面刻上「禮仁義」幾個中國字的椅子(圖七),作品嘉許儒家精神,似為法制條文添上人文色彩,然而是否與「司法獨立」精神有所違背?相信是令人思索的問題。可喜是,在全球化及網絡化年代,中國文化哲學看來已經普及起來。

回頭再說「大憲章」手抄本,是密密麻麻的一張拉丁文,且由於要防腐防潮,需置於附乾燥劑的玻璃庫內,觀賞時還有不少限制;來到陪審員》作品的戶外空間,它在草原中歡迎你「坐低摸下」,體會截然不同,盡可感受與藝術家、民權分子及歷史時空的互動對話,即使下著毛毛細雨,仍趣味盎然。



參考:
1. 《陪審員》Jurors 作品網址:
http://artatrunnymede.com/

2. 溫尼米 Runnymede 所在地:
https://goo.gl/maps/y1TM9aes8iM2


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