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 July 2016

紐約客:從異鄉人到地頭蟲

來到紐約市,人物風貌多姿多采,由於是移民城市,在街上隨時可聽到不知名的方言、不同腔調的英語,但誰也會看自己國家語言的手機Apps,適應問題大大減少。想與陌生人搭訕不太難,隨和地問一句:「給你們拍個照咧?」便可以了。更深入一點地瞭解風土人情麼?或許可住進地道的民宿(airbnb),亦因此與一個來自東歐亞爾巴尼亞的家庭結了緣。

紐約皇后區Astoria 一帶房子。 


亞爾巴尼亞的97事件

曾經分別是醫生和電子公程師的L 與 P為了下一代移民美國,至今已接近20個年頭。原來無獨有偶,其家鄉亞爾巴尼亞(Albania)也有97驚魂。當地由金融風暴引發的內戰,令不少該國人都希望遠走他方,脫離動盪。

「有一天,在郵箱中收到美國移民局送來的好消息,我們抽簽抽中了。」頭髪斑白、但樣子不減俊朗的男主人P憶述當年參加了 "Green Card Lottery",終於被幸運抽中的情境,心情仍難掩興奮。原來美國的Diversity Immigration Visa Program(簡稱DV Program)每年有五萬個簽證名額,給與合資格國家的申請者,這對幸運的夫婦也同時獲抽中加拿大類似的移民抽獎,兩者之間他們選了美國。不過,由於不諳英文,夫婦倆都幹不了本來的行業,最初的數年歲月,時感彷徨。「當時兩個孩子年紀還少,靠領取政府少許的津貼,當一點清潔工。」好客的 L沖調了咖啡,還烘焙了名為Baklava的家鄉果仁甜點給我們品嘗,在屋子後花園的陽台招呼我們坐下,閒話家常。


Baklava (左)其實是Ottoman Empire 流傳下來的傳統甜點。


母親的「醫生」夢由兒子繼承

2001年紐約的9/11事件,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據知Luiza後來參與了911之後的醫療支援義工服務,有機會再接觸醫療界的人士,幾經轉接,2006年終於重投醫療研究的行業,機構現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支部,丈夫也找到教書工作。兩位大學高材生終於重拾生活的尊嚴,經濟也開始好轉。數年前他們付了皇后區Astoria 這幢兩層高房子的首期,有了自己的安樂窩,看著房價一直漲,死慳死抵供樓也覺值得。這一帶均為二戰後建成的舊屋,以希臘、意大利等南歐移民聚居較多,鄰里間文化相近,相處和睦。Luiza 說,這區走5分鐘可到30大道,吃的買的應有盡有,便捷得很,乘Metro瞬即可至曼克頓市中心。

皇后區30大道上 的 Mini Star Restaurant 提供傳統早餐,值得推介。

既然是為了孩子而移民,難免對他們的學業特別緊張。雖然子女中學時成續未算標青,但都能順行由college轉入大學,大兒子進了 NYU成了牙醫,女兒亦從「哥大」碩士畢業。子女會襯周末回老家住一晚,與父母一聚天倫。少年時捱過苦,現在都成了乖孩子。曾經一度為異鄉人,現已把紐約當成家,移民決定正確與否?不言而喻了。


「9/11紀念博物館」中的「逃生梯」

L和P夫婦的故事,令我想起在紐約9/11紀念博物館 (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特別保留下來、名為" Survivor's Stairs" 的歷史見證。在兩幢世貿大廈分別先後倒下之前,幸好有這條沒有塌下的「逃生梯」,令不少幸存者靠利用這扇石梯逃出生天。這道樓梯,亦為喻為「通向自由之路」 (The Path to Freedom)。在恐襲時,「逃生梯」沒有損毀,亦可視為奇蹟。

「逃生梯」所見崩裂,為後期搬遷導致。


這扇通向Vesey Street 的石梯,救了百人姓命。

高22呎,重175公噸的石梯(右)在9/11紀念博物館重現




館內一堵由藍色方塊畫紙組成的藍牆。


近三千個藍色方塊,紀念9/11犧牲者。


9/11紀念博物館還有一堵由不同的藍色方塊砌成的巨牆,作品名為Trying to Remember the Color of the Sky on That September Morning,為藝術家Spencer Finch之作。由2,983張手繪藍天方塊砌成,藍色有沈鬱一點,有明亮一點,每一方塊色澤沒有完全相同之處,代表於9/11及1993年世貿爆炸案中犧牲者,在當日所見的天空色彩。

移民是否由幸運之神來決定?死裡逃生是否命中註定?說到底,人的故事,始終最令人動容,美國人在恐襲面前不畏懼不退縮,反而更堅強地站起來,是所謂美國精神。9/11或多或少,改變了不少人一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