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 September 2016

Walker Art Center 收藏李傑KTV裝置作品

Installation View《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2012) (Source: www.walkerart.org)

在13部古老電視屏幕上,各畫面一邊顯示一些護膚品牌的影片定鏡,下方出現流動字幕,模擬卡啦OK畫面,背後隱隱傳來Elvis Presley老歌,李傑作品《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2012) 似在調侃日常物品添了人性,然而人際關係卻越發顯得疏離。

不久前聽聞此作品被美國著名藝術機構Walker Art Center (簡稱 Walker)收藏,消息令人欣喜鼓舞,畢竟香港藝術家作品能被Walker收藏,象徵意義重大。日前有幸來到位於美國中部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城市明尼亞波利 (Minneapolis) 的 Walker,適逢橫跨五個月的李傑個展 "LEE KIT: Hold your breath. Dance slowly" (2016年5月12-10月9日)在舉行中。要知道Walker 自去年至今有連串75周年(1940-2015) 慶祝活動,可見李傑的個展確是重頭戲。

Walker Art Center 正藉慶祝75周年。
藝術家李傑佈置展覽時攝。Photo by Misa Jeffereis.(Source: www.walkerart.org)


Walker Art Center 因何巴閉?


Walker 在藝術界地位崇高,其收藏之藝術品,必有看頭及藝術價值。有問Walker 為何超然?歷史悠久、藏品豐富、領航者具前瞻性、尤其在財政上保持自負盈虧,都令人佩服。Walker 前身Walker Art Gallery屬於木材富商及藝術品藏家Thomas Barlow Walker (1840-1928),早於19世紀末已將個人珍藏向公眾開放。其後聯邦政府得Walker 後人肯首,利用其畫廊前址建成屬於美國公眾的Walker Art Center,於1939-40年正式成立後,轉以贊助人形式營運。歐洲戰亂促使財富轉而至北美,從1942年累積收藏至今達13000件,各類視覺藝術、錄像、影片、表演包羅萬有。去年度(2014-15)Walker入場人次近70萬,在全美現當代美術館位居前五位。(註)

Installation View. Chuck Close, Big Self Portrait (1967-68) (Source: www.walkerart.org)

在收藏策略上,Walker從早期較多元化,逐漸集中於「現當代」藝術。第三任總監 Martin  Friedman 任內30年 (1961-1990),特別慧眼識英雄,六、七十年代的新晉藝術家如超寫實人像派Chuck Close、「Love」字派Robert Indiana、極簡方塊裝置大師Donald Judd、巨無霸雕塑大師Claes Oldenburg,以及普普大師 Andy Warhol等,均受賞識,對Pop Art 及 Minimal Art 兩大主流藝術推動不少。當中如Chuck Close的自畫像完成後不出數月,即被Walker 收藏;更早之前,廣為我們熟悉的現代主義抽象大師趙無極,早期在巴黎初露頭角,在美國尚藉藉無名,作品《Montagne Dechiree (Shattered Mountain)》(1955-56)完成後瞬即被Walker收藏,蔚為佳話。

趙無極作品《Montagne Dechiree》(1955-56)


現屆Walker行政總監Olga Viso女士自2008年開始接任,她堅守Walker 固有的方針,相信藝術與生活分不開,鼓勵中產購買藝術品,並透過藝術思考問題—"Question Everything" (什麼也可問)的口號更是75周年的重點項目。Olga 與過往總舵手不同之處,是更注重發掘及收藏非歐美藝術家。 聽李傑說,早於2012年 Olga 參觀了在上海民生時代美術館的《李傑個展—每一口氣》,當下已決定收納《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為Walker藏品。



李傑作品的政治元素

過去逾十年,李傑已建立了一套富個人色彩的藝術語言 — 親手畫的粉色格子條子手繪布,又將空間視為畫布,將紙板畫及家具等日常物,配合燈光日光、投影機、牆璧、室內外建築等等串連。表面平靜的畫面或空間,往往充滿暗湧,流露對現狀不滿的情緒。

李傑 《抓桌面》 (2006-2012)塑膠彩木本、攝影紀錄,300張明信片,
尺寸無定,圖片由藝術家及維他命空間提供。


在多次傳媒訪問,他從不諱言對政治現況不滿,且不吐不快,作品蘊涵政治元素,顯而易見。他曾與友人舉起沒寫上任合標語的手繪布參加回歸反政府遊行《「7月1日:與友人及手繪布遊行」( 2004)》 ;他藉著替虛構人物 Johnny 佈置了一個示範單位,諷刺居所狹窄之餘,還控訴當權者施政失當《How to set up an Apartment for Johnny?》(Art Basel,  2011) ; 在溫哥華Western Front 展覽《Henry (Have you ever been so Low?》(2011) ,又設置場境針對處事散漫兼失方向的 Henry,而Henry 代表香港政壇紅人,昭彰不過 ; 另外,無論是在枱面徒手刮洞《「抓桌面」 (2006-2009)》,還是重拳一擊破口大駡《「Fuck You, 200g」 (2012) 》, 紙板畫上即使用了簡約淡然的筆觸,亦無減藝術家展現的嬲怒。


從西方社會角度,香港除代表著東西方文化共融,更是「一國兩制」微妙體制下的產物,而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能否共存?乃國際社會關心議題。土生土長的李傑,作品聚焦了這片土地的矛盾與失落,反映社會人心現況,成為Walker藏品,實至名歸。再者,李傑作品反映不同層面與深度,可提供不同理解,往往能激發觀者提出疑問,與Walker 鼓吹的藝術開放思維甚相近。

李傑《Every Color You Are》(2016) (Source: www.walkerart.org)


駐場新作 評美國種族矛盾

美國種族矛盾植深社會,李傑駐場兩個半星期體驗後亦有所感。其駐場新作《Every Color You Are》蘊含弦外之音,對當地激化的種族問題提出反思。牆上四張簡約紙畫,當中黑色一張份外矚目,原來是在街頭偶拾的廢紙,暗喻非洲矞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衝突,背景播放 David Sylvian 同名歌曲。兩部投影機沒刻意協調,隨機展現交替影像,並與牆上的紙畫重叠,偶爾出現妙曼的紫紅幻彩,卻會剎那間頓失色彩,加上觀者自己的投影,視覺上變幻無窮,正是趣味所在。現場音樂與色彩融合詩意瀰漫,不慍不火地道出政治話題,乃李傑作品獨特之魅力。

正如李傑自己說 "I don't believe in Political Art.  But I believe in doing art politically." ( 非做政治藝術,祗是藝術實踐的一種方式。)想聽他本人詳細闡述,可點擊以下影片: (Source: www.walkerart.org)

  



後記:藝術家李傑(b.1978),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13年為Hugo Boss 亞洲藝術大獎入圍藝術家之一,同年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2012年將工作室由沙田火炭移至台北永康街,創作不斷。

註:Walker Art Center 參考資料:http://www.walkerart.org/2014-2015-annual-report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