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0 September 2018

趙無極~是否天下無敵?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油畫畫布(三聯屏)280 x 1000 公分 


「幻化的領域是『無極』
沒有邊界倍添動力
虛空擁有一切
根本乃是所有
幻化中舞動更無敵」

每次聽《天下無敵》(詞 : 唐書琛、唱作 : 盧冠廷 ) 這首歌,尤其是聽到以上一段時,總覺得這首電影主題曲,是特別為抽象藝術大師趙無極(1920-2013)而寫。(看MV


趙無極說:「我的畫反映了我所經歷的一切。」攝於1967年

出生於北京傳統書香世家,身為家族「長孫」的趙無極,名字由祖父取自《老子》,像冥冥中安排他一生,會有無極無限的成就。在八十年代,趙無極在六十多歲時,踏進「無境時期」(Infinite Period) ,此昇華階段之畫作,將西方抽象情感與宇宙天地融合,無邊無界隨心之所往,虛空光影浮現夢境之追尋,幻變莫測的稀釋油彩在幻化中舞動,天與人合一,循環不息,影象呈現著老莊的哲學,無常中擁抱著天地的奧妙。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以5.1億港元成交。

趙無極的作品,近年落搥價往往令人嘩然,正如這一幅 —19856月至10》(英文:Juin-Octobre 1985 ) ,以5.1億港元 (連買家佣金) 成交,又刷出了新紀錄 (香港蘇富比秋拍 30. 9. 2018「現代藝術晚間拍賣」) 。對於大部分升斗市民來說,億億聲港元這些天文數字,只代表收藏家的財富又增值了,但這又與我們何干?相信這是大部分人的看法。不過,當一幅畫能真正感動人心,相信意義又不同了。

很欣賞一位資深藏家的說法 — 喜歡趙無極作品,與它的價格無關。「現在大家習慣從價格去理解他,但趙無極之於我是真心喜歡,不是因為他美術史地位有多高,或作品可以增值。」對這類收藏趙無極數十年的藏家來說,感動他們的是一份成長的感情,一份經年培養的和諧關係。




趙無極與貝聿銘,1976© Françoise Marquet

八十年代「無境時期」代表作


且把前中期階段略過,將 Timeline 聚焦八十年代,那確是趙無極人生重要的另一頁 — 這段是他經過三十多年旅居異國後「東歸」及衣錦還鄉的年代。他於1948年離開中國赴巴黎,1964年入籍法國,六、七十年代成名於歐美,繪出讓西方人驚艷的東方意境抒情抽象油畫。1981年他於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 (Galeries Nationales du Grand Palais) 舉行回顧展,成為唯一攀登此殿堂級地位的華人藝術家,該展更巡迴於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展出,唯在當時的中國,趙無極仍是寂寂無名;同年,他與「潑墨」大師張大千於台北再相遇,為他的抽象風格注入新靈感; 然而,他受建築大師貝聿銘委約,於北京市郊香山飯店繪製的潑墨鉅作,大抵由於當時他的名字還未夠響亮,並未贏得一致好評,對於以赤子之心回饋故鄉的藝術家來說,感到有一點不是味兒,直到1983年得以在中國美術館及母校杭州藝專舉行個展,才算吐氣揚眉




趙無極《19856月至10月》展出於新加坡萊福士城
@Courtesy Foundation Zao Wou-Ki

這幅刷新紀錄的19856月至10》,正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作品,話說背景是他再度接受摯友貝聿銘的邀請特別為新加坡萊福士城(Raffles City)創作的公共藝術。由於該壁畫懸掛於大堂中央,在仔細商討下尺幅敲定為2.8米、闊10米,因而成為藝術家歷來最大、且氣勢最磅礡的作品,至於將之分成具強烈宗教感的「三聯屏」(Triptych),令觀者仰望時頓感神聖莊嚴及心靈淨化,足見藝術家至情至性的雄大願景。據說在浙江美院完成了三星期的講習班後,趙無極隨即趕回巴黎,花了整整五個月的時間完成畫作,並以此命名;在未送到新加坡前更率先展出於巴黎,且將之印於畫冊封面,可見他亦視之為得意𠎀作。


19856月至10月》細部



19856月至10月》細部



細看《19856月至10》,仿如天地盤古初開,不同色調的藍色連接著三幅畫面,一抹玲瓏通透的翡翠綠從左邊捲起,留白之處乍現光影,畫面中央呈現放空狀態,天崩地裂之際又泛出姹紫嫣紅,一股宇宙無垠、神秘莫測之美貫穿了畫面;色彩方面,感覺清亮剔透,放下「狂草期」(1959 - 1972) 之沉鬱感,既雄渾又纖細的水墨筆法一層層將油彩填於畫布上,塑造出洒脫空靈的意境。特別留意到他捨棄了「單點透視」的構圖,反而將重點精心分佈於空間 ,顯見一種天地與我共生的東方宇宙觀 — 抽象畫的神髓就是讀者可以有跟我截然不同的感受及理解。

此作品2005年於佳士得拍賣時,成交為1804萬港元,相比5.1億港元,十三年來躍進逾28倍。由於私人藏家及美術館倍增,趙無極作品一再刷新紀錄,絕不令人意外,加上若以尺寸來衡量,此幅趙無極最大的畫作絕對彌足珍貴。



20031126日,趙無極於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身穿法蘭西院士裝束,高舉院士劍。
@Photo by Dennis Bouchard

畫尺寸愈大,愈能釋放情感


趙無極曾說巨幅的畫才可抒發情感,這與他於1957年36歲壯年時赴美國紐約遊歷不無關係。他直接受到自由奔放的抽象表現主義手法所感染,回巴黎後即開始常以大號的畫布作畫。哀樂中年,逐漸領悟可透過巨幅作品抒情療傷,曾畫了一幅《In Memory of May, 1972獻給因病自我結束生命的第二任妻子陳美琴,難怪說巨幅畫才是趙無極最具情感的創作。除了第二任妻子,相距約三十年後,他又以《向梵思娃致敬 21.10. 2003》向身為策展人的第三任妻子Francois Marquet 致敬,沒有這位對藝術深具認識的太太,他的藝術之路大抵不會那麼平坦。



趙無極《向梵思娃致敬-三連屏》Hommage à Françoise-23.10.2003 - Triptych2003 油彩、畫布 195×324 cm All images of works by Zao Wou-Ki: © Zao Wou-Ki/ProLitteris, Zurich Photographer: Dennis Bouchard


眾多人生閱歷,令充滿睿智的趙無極深懷謙卑與感恩,遂巨幅作品向好友致敬,這些友好有初到巴黎便認識、與他合作詩畫創作的法國桂冠詩人Henri Michaux (1899-1984) 《向我的好友亨利.米修致敬1999年4月至00年8月》、啓蒙者法國印象派大師 Monet 《向莫奈致敬1991年2月至6月》、 Cézanne《向塞尚致敬 06.11.05》及現代大師 Matisse 《向馬蒂斯致敬02.02.86》等等,盡顯珍視與友好及啟蒙者的知遇。

到了七、八十歲的晚年,聽說趙無極的生活每天過得十分簡單,就是畫畫又畫畫,午飯十五分鐘就吃完。他們那一代,不為錢而繪畫,只因為喜歡才畫,那些億億聲的市場天價,相信即使他在生也不會多管。


趙無極於我有所啟發,故再一次以《天下無敵》這首歌,向無極大師致敬。


參考:
1)蘇富比網頁:趙無極19856月至10
2)你不認識的趙無極 (2017)  今周刊 1084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