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山川冬樹在香港首度表演~Khoomei 具即興成分 |
Khoomei - 蒙古族圖瓦人的喉音唱法
山川冬樹 (b. 1973) 在日本,被稱為 HOMEI ( ホーメイ)歌唱高手及 Performance ( パフォーマンス)現代美術家,雖算是小圈子藝術,卻不乏知音人,原因是他在多間藝術大學任教,不時到各中學作教育,曾拍電視CM廣告(Sony Walkman) ,也經常參加前衛音樂節及舞台演出。不久前他專誠來港,於 Para Site 藝術空間(註)作難得的現場表演,令好些喜歡接觸前衛音樂/藝術的觀眾異常興奮,畢竟在香港這類型的藝術及場地均不多見。
山川冬樹在表演前分享在蒙古學習Khoomei (呼麥)的體驗 |
山川冬樹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藝術系,父親是富士電視台新聞主播山川千秋(1933-1988) ,聲音吸引不少觀眾,冬樹16歲時他卻因喉癌漸漸失聲病逝。2003年山川冬樹參加了日本一個Khoomei 歌唱比賽,獲獎後到圖瓦共和國跟隨當地大師學藝五年,方掌握了易學難精的喉音技法,過往十多年他把Khoomei 鍛鍊得出神入化,嗓子甚至同時可發出兩至三個自然界的聲音。
手指敲打額頭如擊鼓,額聲擴大後變成旋律,混合Khoomei 演奏。 |
山川冬樹的表演,是以Khoomei 天籟之聲, 混合自身獨特「樂器」的即興演出。其獨特「樂器」,就是「身體」和「心臟」的聲音,透過「擴音器」傳送人體澎湃激盪的旋律,效果詭異,撼動人心,令人感到驚喜著迷。在演出的第一節,他將擴音器橫繞在眼鼻,左手按住長髮,右手隨心之節奏敲打額骨,擴音器把聲音擴大,發出意想不到的節奏和旋律,每當他跳起用腳掌把鐃鈸(Cymbal) 重重敲擊一下,即把觀眾情緒掀至高潮。
燈火關掉,接著是 Heart Performance ~ 心臟的表演 |
在第二節「心臟」之表演,他赤膊上陣,舞台上放著象徵心跳的燈泡。他把從「聽診器」改裝的擴音器,貼在胸前位置,微暗的燈光下,閃躍的燈泡與心跳同步,氣氛懾人心魄,他以舞動的身驅輕敲電子琴弦,加上出神入化的喉音低吟,每當深深吸氣,出現稍微靜止的一刻,全場變得鴉雀無聲,再將觀眾的情緒推至另一高峯。
以身體為樂器 觀者亦參與
常常覺得行為表演藝術 (Performance Art) 及 身體藝術 (Body Art) 是當代藝術的先鋒,表面看有不少反傳統及反常規的行為,其實都是對當前社會及政治的反思; 其表現形式可謂五花八門,好些藝術家用身體作素材,以裸體身軀繪畫,如Yves Klein其實是控訴於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Mona Hatoum 用自己的指甲、頭髮創作藝術品,為無法主宰個人命運而哀傷,因為作為巴勒斯坦人,中東戰爭使他們流離失所;也有些強忍皮肉之痛,目的是測試觀眾會否袖手旁觀,Chris Burden 七十年代的作品正是反越戰及反槍械。
山川冬樹的表演並非以上類型,雖然他以身體為樂器,也曾連續七十小時作馬拉松式表演,但他的藝術不在挑戰身體的極限。在眾多行為藝術的藝術家中,他與行為藝術之母 Marina Abramovic 可能的共同之處,就是透過自己的身體拉近與觀者的距離 — Marina 用她血肉之軀,山川冬樹則用Khoomei 混合另類音樂 — 表演完了,觀者在離場時帶走了新的頓悟。
山川冬樹的表演並非以上類型,雖然他以身體為樂器,也曾連續七十小時作馬拉松式表演,但他的藝術不在挑戰身體的極限。在眾多行為藝術的藝術家中,他與行為藝術之母 Marina Abramovic 可能的共同之處,就是透過自己的身體拉近與觀者的距離 — Marina 用她血肉之軀,山川冬樹則用Khoomei 混合另類音樂 — 表演完了,觀者在離場時帶走了新的頓悟。
「為聽不見的造聲,把看不見的呈現。」(Making inaudible sound audible. Making invisible thing visible. )在Para Site 表演當晚,山川冬樹用英文向觀眾解釋他的前衛藝術。好些人把生命看得理所當然,但體會過人的生命必有終結時,其實活著的「心臓」就是最踏實的藝術。
山川冬樹曾經在醫院手術室目睹一位七十歳婆婆的心臟手術,原來心臓跳躍時和初生嬰兒同樣充滿生命力。他說:「今晚來了二十六位現場觀眾,如果我把二十六颗心的心跳放大一起合奏,必定譜出美妙的樂章。」懂得欣賞山川冬樹藝術,目前在香港尚屬少數,但願這類型的Sound Art表演在未來更趨普及。
山川冬樹曾經在醫院手術室目睹一位七十歳婆婆的心臟手術,原來心臓跳躍時和初生嬰兒同樣充滿生命力。他說:「今晚來了二十六位現場觀眾,如果我把二十六颗心的心跳放大一起合奏,必定譜出美妙的樂章。」懂得欣賞山川冬樹藝術,目前在香港尚屬少數,但願這類型的Sound Art表演在未來更趨普及。
以下為前文提及的 Sony Walkman 廣告片:
註:TH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 世界系的想像與敍事 (8月31日-9月1日, 2018)
參考資料:
1. 藝術家網址:www.fuyuki.org
2. Bold, Andrey (2012) Interview: Fufuyi Yamakawa. From http://gadaboutmag.com/interview-fuyuki-yamakaw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